第603章 历史的公正评价(八)-《统御全球》


    第(2/3)页

    当古德里安们感到时机迫切,有立即调动兵力以阻止敌人的作战成功,或制止其扩张行动时,经常会遭遇到这种困难。

    总参谋部要与希特勒苦争几天之久,才能够从威胁性较低的地区中抽出一点兵力来援救紧急的地点。

    在大多数的情况中,总是当时机已经太迟了的时候,他才肯给予太少的兵力——最后的结果是花了比原定的数量过了几倍的兵力还不能达到原定的目标。

    为了放弃一个不能守住的位置,例如1943年的顿涅茨地区和1944年的第聂伯河湾,常常要争论达几个星期之久。有时为了想抽调一点兵力而放弃不重要的突出地时,结果也是一样的难免一场争论。

    希特勒可能是希望事态最后还是能变得合于他的理想,于是他就可以避免作下他所不愿意的决定。因为他不愿意他的决定是为了适应敌人的行动。

    他对于他自己的意志力既然具有无比的信心,所以他不愿接受机动性作战中的任何冒险,例如迂回的攻势,其成功是事先无法保证的。

    他也不愿意自动放弃任何东西。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因素对于希特勒的军事领导方式所具有的影响力量也就日益增强。

    寸土必争的顽固防御也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公式,而终于断送了这种军事领导。

    所以,当德军在战争的初期,凭借作战的机动性已经赢得那样优异的成功之后,希特勒对于在莫斯科前线上所生的次危机,所采取的对策却是斯大林的死守任何阵地的观念。

    在1941年,这种政策几乎使俄国一败涂地,所以当德国人动其1942年的攻势时,他们也终于放弃了这种观念。

    因为在1941年的冬天里古德里安们部队的英勇抵抗,终于击退了俄军的反攻,于是希特勒遂深信他禁止任何自动撤退的命令,已经救了德军,使其不至于遭受拿破仑大军团在1812年所遭遇到的同一命运。

    他的宠信人员和某些指挥官对于他的歌功颂德,足以增强他的信心。
    第(2/3)页